①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五方。石膏、知母、白芍药、茯苓、栀子、竹茹、麦门冬、白术、扁豆、人参、陈皮、乌梅、莲子肉、甘草。治中暑燥渴者。②《马培之外科医案》方。沙参、栝蒌皮、薏苡仁、枇杷叶(去毛)
病证名。即胃热呕吐。《幼科要略》:“幼儿脾胃受伤”,“倘热气深伏,烦渴引饮、呕逆,连香饮。”参见热吐条。
出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指月经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球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脉经》。即经闭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卢之颐条。
出《本草原始》。指初潮月经。
即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,见该条。
即下颌支髁状突。
即足牮法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