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名拭口法、拭秽法。古人认为小儿初生,必须先以绢裹指,拭净口中秽液,“若不急拭,啼声一发,即入腹成百病”(《千金要方》)。历代医著均有类似的记载。在临床上婴儿开始呼吸前,应清除口咽内的粘液,亦可倒提婴
见王伯龙《养儿宝》。即差经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赶风柴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KI4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属足少阴肾经。足少阴之络穴。位于内踝后下方,当跟腱内侧缘与跟骨的交角处。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,并有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通过。主治咽痛,气喘,咳血
病名。《古今医鉴》卷五:“膈噎者,谓五膈、五噎也。”即噎膈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亦作目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:“夫目是五脏六腑之精华,宗脉之所聚,肝之外候也。脏腑虚损,为风邪痰热所乘,气传于肝,上冲于目,故令视瞻不分明,谓之茫茫也。”即目昏。详该条。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茅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由于跌打、挤压、钝挫所致的软组织损伤。患处疼痛、肿胀、青紫、压之痛剧,但皮肤完整无破伤;严重者可致肌肉撕裂或深部血肿,甚则伴有内脏损伤。治宜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。内服复元活血汤,外敷栀乳散或五加皮
指食物具有的性质和功能,包括食物的四气、五味、有毒无毒、升降浮沉、归经、主治、配伍、禁忌、用量、用法及食物的产地、采集、贮藏、加工、烹调等。与“药性”理论相似。
方书名。又名《鲁府秘方》。4卷。明·龚廷贤撰(一作刘应泰编)。刊于1594年。本书系作者在明宗室鲁王府任职时所录之验方汇编而成。并由鲁王府刊行,故以为书名。书中列病名110余种,附以作者收集或试用之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