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穴位

穴位

俗称穴道。《内经》名腧(俞、输)、气穴。《针灸甲乙经》又名孔穴。即腧穴。俞有输注的含义,穴有空隙的意思。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。它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,可反应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变化,也可接受各种刺激(如针、灸、按摩、电针、药物注射等)以调整各脏腑机能达到治疗的效果。穴位分经穴经外穴两大类。此外,没有固定位置,随病痛处和压痛点而取的称阿是穴。参见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汤泼火烧

    病名。指被滚水、热油所烫或火烧灼肢体致伤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九十一。即汤火伤。详烧伤条。

  • 王氏清暑益气汤

    即清暑益气汤第一方,见清暑益气汤条。

  • 白棘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棘针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陶节庵

    【介绍】:见陶华条。

  • 本草汇言

    药物学著作。20卷。明·倪朱谟撰。刊于1624年。收载药物约670余种。汇集引录《神农本草经》等以及当时各家的本草文献,进行了归纳补正,并删去繁复,附以验方。卷首列本草图,绘制较精细。

  • 云岐子七表八里九道脉诀论并治法

    见云岐子脉诀条。

  • 清晨嗽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类证治裁·咳嗽》。即早晨嗽。详该条。

  • 乳香趁痛散

    《仁斋直指方论》卷十八方。虎胫骨(酒炙)、龟板(酒炙)各二两,血竭、赤芍药、当归、乳香、没药、防风、煅自然铜、炮白附子、肉桂、白芷、炒苍耳子、炒骨碎补各三两,牛膝、天麻、槟榔、五加皮、羌活各一两。为末

  • 面上证

    儿科察面诊法。五脏之气形于面部。六朝高阳生《面部形色赋》:“察儿形色,先分部位。左颊青龙属肝;右颊白虎属肺;天庭高而离阳心火;地角低而坎阴肾水;鼻在面中,脾应唇际。”钱乙《小儿药证直诀·面上证》:左颊

  • 吴萸

    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吴茱萸之简称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