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唐大烈条。
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7卷,已佚。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三。即顶门痈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因食积而引起的盗汗。多由虚热内盛,逼汗外出而成。《幼幼集成》谓小儿“睡中遍身有汗,觉来久不干者,此食积盗汗,脾冷所致。”治宜健脾敛汗。亦有食积郁久,化热伤阴而盗汗者,治宜健脾消积,养阴止汗之剂
自汗证之一。见《医略六书·杂病证治》。因肺气虚而表不固所致。症见自汗,咳嗽,气喘,乏力等。治宜补肺以固其皮毛,选用黄芪六一汤、玉屏风散、生脉散等方。参自汗条。
病名。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四。“阳气大发,消脑,名曰脑漯。其色不乐,项痛如刺以针,头乘心者,不治。”即脑疽。详该条。
①泛指属于气的范围的功能活动及病变,常相对于血分而言,如邪在气分、气分湿热等。②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的实热阶段。以中焦阳明为主,包括肺、胆、脾、胃、大肠等脏腑,范围较广。参气分证条。③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
痰证之一。又名痰结实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四:“膈痰者,气不升降,津液否涩,水饮之气聚于膈上,久而结实,故令气道奔迫,痞满短气不能卧,甚者头目旋运,常欲呕吐。”治宜降气涤痰为主。参见痰证、痰结实条。
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四。又名热疖、石疖,俗称疖子。《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痈疽第二则云:“凡肿根广一寸已下名疖,一寸已上名小痈……”。即疮痈之最小者也。俗称以夏日所生之小肿为热疖。由内蕴热毒或外受暑
证名。指膈上自觉有物梗阻而烦闷不舒。可见于外感和杂病的多种疾病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六七日,发热,微恶寒,支节烦疼,微呕,心下支结,外证未去者,柴胡桂枝汤主之。”《伤寒论今释》卷四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