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指脚气因感受风毒所致者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七。《赤水玄珠·脚气门》载风毒脚气,述其症为脚重虚肿,常兼肢节烦疼,心神壅闷等症。治宜祛风发散为主,用紫苏散、大腹子散等方。参见脚气条。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百草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即耳烂。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三:“耳轮赤烂,桑、枣、槐、柳、桃嫩枝摘来煎汤,日洗三次。又方:贝母、轻粉研匀干掺。”参见月蚀疮、旋耳疮条。
书名。清代作品,撰人与撰年均不详。2卷。现有两种版本,其一刊于1860年,名《经验喉科紫珍集》,又名《重录增补经验喉科紫珍集》,原题燕山窦氏原本,朱翔宇嗣辑。其二刊于1874年,名《喉症全科紫珍集》,
病证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九。指下疳生在尿道口旁,可见棕眼小孔,孔内作痒,用手挤捻有少量脓液流出。
见《本经疏证》。即淡豆豉,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暴注,突然水泻,下迫,迫急后重。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·泄泻论》:“暴注者,是注泄也……下迫者,后重里急,窘迫急痛也。”详水泻、里急后重条。
病证名。指阴茎包皮过长,覆盖龟头,小便沥涩的病证。《医门补要》卷中:“以骨针插孔内逐渐撑大,若皮口稍大,用剪刀将马口(即尿道外口)旁皮用钳子钳起,量意剪开,速止其血;或用细针穿药线,在马口旁皮上穿过,
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篇前段承上篇《阴阳二十五人》五音所属各种类型的人,分别说明它和手足阳经与五脏阴经的关系。并指出在调治方面所应取的经脉。同时举出五谷、五畜、五果和五味,配五色、五时,对于调和五脏及经脉
出《闽书》。为鹿角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