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经外穴

经外穴

穴位分类名。又名经外奇穴奇穴。指十四经穴以外的经验效穴。经外穴在《内经》中已有一些记载,如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刺十指间”,“刺舌下两脉”等。后《千金要方》、《外台秘要》等书记载更多,至《针灸大成》等书专列“经外奇穴”一门。这些穴位,一般说都是从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,其中少数穴位,后来还补充到十四经穴中,如风市、膏肓俞等。近年来新发现的某些经外穴,有称新穴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类方准绳

    书名。又名《杂病证治类方》、《类与》、《王损庵先生类方》。明·王肯堂辑。8卷。本书是《证治准绳》中的一种。书中选集内科杂病、五官科等病证的方剂,予以分类汇编而成。分为卒中暴厥、中风、中寒等30大类,共

  • 肝热恶阻

    证名。多因素性急躁,孕后血聚养胎,阴血益虚,肝火犯胃。症见呕吐苦水,或食入即吐,眩晕口苦等。宜清肝和胃,降逆止呕,用加味温胆汤(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枳实、竹茹、黄芩、黄连、麦冬、芦根、姜、枣)。

  • 女子赤淫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甲乙经》。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胶样的赤色粘液。参见赤带条。

  • 何秀玉

    【介绍】:见何金琇条。

  • 东庄医案

    书名。清·吕留良撰。作者集录三十条临症治验笔记。案中夹叙夹议、议论证治、辨析脉义。治法偏于温补,立法处方颇有独到之处。吕氏主张随证论治,师古而不泥古。本书收入《医宗己任编》中。

  • 经史证类大全本草

    见大观本草条。

  • 五有余

    出《素问·调经论》。指神、气、血、形、志五者邪气有余。神有余则笑不休,气有余则喘咳上气,血有余则怒,形有余则腹胀、二便不通利,志有余则腹胀、飧泄。神、气、血、形、志为五脏所藏,其有余,实质是指五脏之邪

  • 野芋头

    ①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天南星之别名。②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即野芋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蜂窠疬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指生于左耳根部、形似蜂窠的瘰疬。证治见瘰疬条。

  • 汪西颢(hào 浩)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浙江钱塘人。编有《疟苑》一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