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经间期出血

经间期出血

病证名。指在两次月经之间,即细缊之时,有周期性出血,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,或伴轻微腹痛、腰痠的病证。亦称经间出血。常因肾阴虚湿热血瘀所致。因禀赋不足,或房劳多产伤肾,肾阳不足精血亏损,于絪组之时、阴虚火伏、阳气内动,损伤阴络冲任不固致出血者,症见经间期出血,量少、色红、无块,腹不痛,头昏腰痠,大便结,小便黄,治宜滋阴止血。方用两地汤二至丸;若宿有湿热,蕴伏下焦,絪缊之时,阳气内动,引动内热,热伤冲任致出血,症见出血量少或多,色红质粘腻或兼赤白带赤带。神疲乏力,骨节痠楚,胸闷纳呆,治宜清热除湿止血,方用清肝止淋汤(《傅青主女科》)去当归阿胶、加小蓟茯苓薏苡仁苍术;若胞脉宿有瘀滞,经间期阳气内动,血因瘀滞不得流通,损伤胞络,致出血,症见经间期出血、量少,色紫黑有血块,小腹两侧刺痛,治宜化瘀止血,方用逐瘀止血汤(《傅青主女科》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卫分证

    外感温病的初起阶段,邪犯人体卫表之证。以恶风寒或微恶风寒、发热、苔薄白、脉浮数为特点,或见鼻塞咳嗽,或肢痠身疼头痛等。叶天士《温热论》:“温邪上受,首先犯肺,逆传心包。肺主气属卫。”又:“肺主气,其合

  • 脑发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四。指发于头巅顶部的痈,由热毒上壅,凝聚而发。证治见外痈条。

  • 血泪

    见《活幼心书》。指双目流血。清·吴溶堂《保婴易知录》谓其发病“乃胎热胎火所致。”目为肝窍,血乃心液,火灼心肝,迫血上溢,故成此证。治宜凉肝泻心之剂。

  • 谵语

    证名。同语。出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等。《素问·热论》称谵言。指阳明实热或温邪入于营血,热邪扰及神明时,出现神志不清、胡言乱语的重症。实证为多。见于伤寒阳明腑证、蓄血证、热入心包等。治宜泻热清心

  • 肌痹

    病名。出《素问·痹论》。①指寒湿侵袭肌肤所致的痹症。又名着痹、湿痹。《素问·长刺节论》:“病在肌肤,肌肤尽痛,名曰肌痹,伤于寒湿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十九:“肌痹,其状皮肤弗营,肌肉瘾(同顽)厚而不仁是也

  • 白环俞

    经穴名。代号BL30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玉环俞、玉房俞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骶部,平第四骶后孔,距骶正中线1.5寸处。一说“除脊各寸半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臀下皮神经,第三、四骶神经后支的外侧

  • 失明

    证名。见《千金翼方》卷十一。指视力丧失,盲无所见。详目盲条。

  • 舌黄风

    病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:“舌黄风,舌上黄色肿痛。”多由心脾二经痰火上炎所致。治宜清化热痰。可选黄连温胆汤、导赤散等加减。

  • 石困

    《竹林寺产科》:“一生经闭,名曰石困。”详石女条。

  • 铁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痧症全书》卷中:“铁痧,头面手足十指如锅煤色不治,以血凝也,或用火酒擦身法,委中刺出紫黑血两茶杯,竟有立愈者。”参见痧、痧气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