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绞肠痧

绞肠痧

病名。①痧证之一。一名盘肠痧。《杂疾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绞肠痧,心腹绞切大痛,或如板硬,或如绳转,或如筋吊,或如锥刺,或如刀刮,痛极难忍。轻者亦微微绞痛,胀闷非常,放血可愈。若不愈必审脉症何因,辨明暑秽食积血痰气阻治之。须连进数剂,俟其少安,方可渐为调理。此症多有放血不愈,不肯服药,遂致痧毒攻坏肠胃而死者。”本症右手脉伏宜放血,用宝花散沉香丸等。服下能熟睡即愈。如昏沉绞痛,口吐痰涎,宜先刺指头出血,用桃花散、冷砂仁汤调下,并散瘀汤加山豆根茜草金银花丹参、山查、菔子等药。如盘肠绞痛,脉俱伏,宜郁金散、棱术汤;或饮之稍愈后复绞痛非常,叫喊不已,宜大黄丸、紫朴汤。参见条。②即干霍乱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乾霍乱,即绞肠痧。”详干霍乱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昌琏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撰有《证辨伤寒论》一卷、《明医显微论》一卷,均佚。

  • 章次公

    【介绍】:见章成之条。

  • 凌汉章

    【介绍】:见凌云条。

  • 耻疮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下疳。见该条。

  • 针灸经穴图考

    经脉经穴专书。8卷。黄竹斋编。本书在《类经图翼》一书的基础上,将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的古今各家记述进一步予以补充、整理汇编而成。书内附有十四经穴的点穴照片图。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。

  • 热毒瘰疬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因风热毒邪入于手足少阳经而引起的瘰疠。其症多伴发于热毒疮疡的患儿。如头、面和颈部疮疡,则颈部出现瘰疬。轻者略有疼痛,可以自愈。重者局部红、肿、痛、热,并有显著触痛及发热

  • 蟾香散

    即金蟾散第一方,见金蟾散条。

  • 诸病论

    见医要集览条。

  • 小儿痢疾

    病证名,为常见于夏秋李节的儿科胃肠道疾病。《医学纲目》:“小儿痢疾,大抵多由脾胃不和,饮食过伤,停滞不能剋化,又为乳母恣食生冷热毒厚味以传之,又为风温湿热之邪以干之,故有此疾。”痢疾不论男女老少,皆可

  • 肝气犯胃方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三方。乌药汁七匙,枳壳汁、木香汁各五匙,白芍药汁二十匙,灶心土一钱,炒砂仁三分。将后二味煎汤,冲诸汁服。治食痹,胃痛上支两胁,里急,饮食不下,膈咽不通,食入即痛,吐出乃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