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缓方

缓方

七方之一。方剂和缓者。适用于体虚而患慢性病证的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一:“缓方之说有五,有‘甘以缓之’之缓方,糖、蜜、枣、葵、甘草之属是也;盖病在胸膈,取甘能恋也;有‘丸以缓之’之缓方,盖丸之比汤、散,其气力宣行迟故也;有‘品件群众’之缓方,盖药味众则各不得聘其性也,如万病丸七八十味,递相拘别也;有‘无毒治病’之缓方,盖性无毒则功自缓矣;有气味薄药之缓方,盖药气味薄则长于补上治上,比至其下,药力已衰,故补上治上,制之以缓……。”当前一般认为缓方有六种:①药味多,互相制约,单独直达的力量小;②应用无毒药物,使病邪缓解,免伤正气;③药味薄,不求速效;④应用甘缓药,缓慢发挥作用;⑤用丸药缓缓攻逐邪气;⑥用缓和药治本,增进抗病力,疾病自除。如补法中的四君子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正虚邪实

    指虚证、实证同时出现。①疾病治疗不当,或邪气过盛,使正气已虚而邪实仍在。②原来体质比较虚弱的人,感受实邪,出现正虚邪实的证候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:“邪气盛则实,精气夺则虚。”通常以正虚为本,邪实为标

  • 老腰弓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草血竭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阳明衄

    病证名。即鼻衄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衄发从……后秋至冬为阳明衄。”参见鼻衄条。

  • 舌麻

    证名。指舌有麻木的感觉。《嵩崖尊生书》卷六:“血虚亦舌麻,火痰居多,审因施治。”《证治汇补·麻木章》:“脾肾亏,湿痰风化乘间而入,均使舌本麻木。”参见舌痹条。

  • 环跳骨脱出

    病名。即髋关节脱臼。清·赵廷海《救伤秘旨》:“夫两腿环跳骨脱出……足短者易治,足长者难治。”指出了后脱臼和前脱臼的畸形特点。证治参见胯骨出条。

  • 甲乙经

    即《针灸甲乙经》。详该条。

  • 任脉络

    十五络脉之一。原称任脉之别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任脉之别,名曰尾翳(鸠尾穴),下鸠尾,散于腹。”本络脉发生病变,实则腹部皮肤痛;虚则腹部皮肤搔痒。

  • 缠法

    推拿手法名。缠是缠绵不休的意思。是指频率较快的一指禅推法。每分钟约200次左右。

  • 红果子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山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气交变大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论述了天地阴阳和五运六气的消长胜负关系,以及由于这些关系所造成的天地万物之间的灾害情况,古人认为可从五运的德、化、政、令的正常功能和它的太过不及的反常变化,结合星辰的出现,说明这种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