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:“脚趾间生肉如刺,谓之肉刺。”又名鸡眼。本病因鞋紧窄,或足骨畸形,局部长期受压、磨擦,使皮肤局限性增厚而成。多生于足底前端或足趾部。数目不一,似豌豆大,状如鸡眼,根部深陷,
证名。出《素问·诊要经终论》。又名脱汗。指病情危重,汗出如珠如油,黏腻不流,常伴见呼吸短促,四肢厥冷,脉微欲绝等症。为阴阳相离,阳气欲脱之象。急宜回阳救脱,用参附汤加龙骨、牡蛎之类。参见脱汗、汗出如油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佛手柑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GB10。出《素问·气穴论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足太阳、少阳之会。位于颞骨乳突后上方,当天冲穴与完骨穴间平行耳后发际弧形连线的上1/3与中1/3交点处;或于耳根上缘向后入发际1寸处取穴。布有枕
①《寿世保元》卷七方。海金沙、侧柏叶《盐水炒)各四两,厚朴(姜炒)、当归(酒洗)各三两,白术、川芎、白芍药(酒炒)、熟地黄各二两,羌活、防风各一两半,炒香附、人参、砂仁各一两,甘草三钱。为末,用白毛乌
经穴别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即攒竹,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素问·奇病论》。亦作痟渴。①泛指具有多饮,多食,多尿症状的疾病。分上消,中消,下消三种。《证治汇补·消渴章》:“上消者,心也。多饮少食,大便如常,溺多而频。中消者,脾也。善渴善饥,能食而瘦,
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亦称脊背强。指脊椎骨部筋脉、肌肉强急,身不能前俯的症象。多由督脉受病,或风寒外袭,湿凝瘀滞所致。《类证治裁·肩背手臂痛》:“脊强,腰似折,项似拔,此足太阳经气郁不行,羌活胜湿汤
骨名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辅骨上横骨下为楗。”即股骨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藏医药学家。全名帝玛尔·丹增彭措。“帝玛尔”为寺院名(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印经院附近)。丹增彭措曾在该寺获“格西”学位(相当今日之博士学位)。出身于世医家庭,父亲多吉扎喜亦是著名藏医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