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耳疳

耳疳

病名。又名沍耳。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:“耳疳生疮臭秽,乃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而成。”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耳疳时出黑臭脓。”由胃经湿热肝经火毒相兼而成,耳中流脓色黑而腐臭。治宜清火利湿。用龙胆泻肝汤加减。或由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,耳中出黑脓而臭,经年不愈,头晕耳鸣,脉细数。治宜滋阴降火。用知柏地黄汤加减。参见聤耳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久恶疮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即恶疮。见该条。

  •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

    《金匮要略》方。木防己、桂枝各二两,人参、茯苓各四两,芒硝三合。水煎去渣,入芒硝,再微煎,分二次服,微利则愈。治膈间支饮,喘满,心下痞坚,面色黧黑,其脉沉紧,得之数十日,医吐下之不愈,服木防己汤,虽好

  • 伤寒贯珠集

    书名。8卷。清·尤怡编撰。刊于1810年。卷1~2论太阳证,其治法分正治、权变、斡旋、救逆、类病等法;卷3~4论阳明证,分正治法、明辨法、杂治法;卷5论少阳证,分正治法、权变法、刺法;卷6论太阴诸法、

  • 北野菊

    见《河北中药手册》。为菊科植物细裂野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aefolium(Fisch.)Makino的地上部分。分布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华东地区。微苦、辛,凉。清热解毒,凉肝明

  • 伤温

    病证名。《幼幼新书》卷二十,引《宝鑑》衣厚伤温歌:“衣厚伤温损小儿,热蒸津液透皮肤;致令身体并头上,汗出如珠滴湿衣。”可见伤温的实质是护理不当,衣着过多,导致小儿腠理开疏,汗出散热,反而易感风寒之证。

  • 崔景哲

    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吏,兼懂医术。清河东武城(今北京市境内)人。

  • 张涣

    【生卒】:十一、十二世纪间【介绍】:北宋医生。籍贯不详。北宋末年卖药于开封。因曾用草药治愈宋徽宗子之病而官至翰林医正。集有《小儿医方妙选》3卷,已佚。参见闻人耆年条。

  • 伤风咳

    病证名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二:“伤风咳者,憎寒、壮热、自汗、恶风、口干、烦躁。”即伤风咳嗽。详该条。

  • 妊娠外感灰黑舌

    孕妇外感舌见灰黑。胎多难固。若面赤而舌灰黑,急用泻下以救其母,若面赤而舌微黑,仍须兼保胎,若面舌俱黑,则母子俱危(见《伤寒舌鑑》)。

  • 命门火衰

    同肾阳虚衰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