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小儿发热面赤,手足抽搐,两目上视,痰喘不已。诊其六脉俱伏,反无热象。治以疏风而热不除,豁痰而痰不消,定惊而惊益甚者,属痧胀。视其腿弯、肘弯有痧筋,用消毒三棱针刺之,紫黑毒血流出自愈(《痧胀玉衡
【介绍】:北宋人。又名自清。本为禁军,当过道士,后改学医,善治麻风病。
病证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虚劳痼冷,败血杂痰而成血鳖。摇头掉尾,如虫之行,上侵入咽,下餂人肛,或附胁背,或隐胸腹,大则如鳖,小则如钱,宜羌黄汤。”参见瘕、鳖瘕条。
指黄疸久不退,已转阴黄的患者。《金匮要略·黄疸病脉证并治》:“腹满,舌痿黄,躁不得睡,属黄家。”
见《本草便读》。为神曲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精义》卷上。指生于体表的痈。初起无头,局部红肿热痛,界限分明,根盘收束,易肿、易脓、易溃、易敛。重者可有身热、口渴、苔黄、脉数等。治以清热解毒,活血化瘀为主。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
名词。出《医心方》。即阴道穹窿。
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字亮工。金陵(今江苏南凉)人。博学多才,隐于医,于临证各科均有研究。就聘于滁守石公署中十余年。康熙五十九年(1720年),余杭医生朱子升曾到公署种痘,效果良好,然朱氏秘术不传。数年后
综合性医书。15卷(一作14卷)。金·张子和撰。撰年不详。张氏为金元四大家之一,善用汗、吐、下三法。书中详细介绍他用三法的学术见解和各科多种病症的临床实践,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和创见,并附较多治案。相传此
眼科金针开内障之手法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一即有金篦针治圆翳内障的记载。此后,历代不断加以改进,《审视瑶函》所载此法已渐趋完善,并已总结该法操作步骤为八法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更进一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