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肉烁

肉烁

证名。指阳热亢盛,煎熬津液,久而肌肉消削者。《素问·皮部论》:“热多则筋弛骨消,肉烁破,毛直而败。”《素问·逆调论》:“人有四支热,逢风寒如灸如火者何也?岐伯曰:“是人者,阴气虚阳气盛,……逢风而如灸如火者,是人当肉烁也。”本证可见于虚劳消渴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锁天

    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为灰藋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心常有余

    指小儿心气较盛,易为痰火邪热所扰动而出现心经实热的病证。为小儿病理特点之一。心为火脏而主神明,小儿神识未充,心志未定,易为喜怒惊惧等情志所刺激而扰动心气,引致心火炽盛或痰热蔽阻心窍而出现神昏惊厥等心经

  • 喘粗

    喘粗是形容气喘时声音粗大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阳胜则身热,腠理闭,喘粗为之俯仰。”本症多见于热盛、痰盛的喘证。参见火喘、痰喘、齁喘、息粗条。

  • 中痞

    证名。指中焦闭塞不通所致的痞症。《华氏中藏经·辨三痞证并方第四十六》:“中痞者,肠满,四肢倦,行立艰难,食已呕吐,冒昧,减食或渴者是也。”宜用大黄、槟榔、木香等药。参见痞有关条。

  • 泄热益胆汤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二方。黄芩、炙甘草各二两,人参、桂(去粗皮)各一两,苦参、茯神各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三钱匕,水煎,去渣,不拘时服。治肝胆俱虚,热气上熏,口中常苦。

  • 漏气

    古病名。指饮食入胃,先吐后下的病症。多因风邪内干肠胃所致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一:“病者身背皆热,肘臂挛痛,其气不续,膈间厌闷,食入,则先吐而后下,名曰漏气。此因上焦伤风,开其腠理,上焦之气,慓悍

  • 伤寒活人指掌提纲

    见医要集览条。

  • 枕瓜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冬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虚火牙痛

    病证名。指牙痛之因于虚火上炎者。素体阴虚,或房劳伤肾,肝肾两亏,虚火上炎,致齿牙浮动。症见牙齿隐痛,唇红赤,腰膝酸软无力,脉细数。治宜滋养肝肾。可选用知柏地黄汤、大补阴丸、左归饮等加减。参见牙痛条。

  • 伤寒类方

    书名。不分卷。徐大椿编释。书成于1759年。徐氏研究《伤寒论》不以六经分类,他认为:“方之治病有定,而病之变迁无定”,遂将《伤寒论》中113方分为桂枝汤、麻黄汤、葛根汤、柴胡汤、栀子汤、承气汤、泻心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