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证治要诀类方》卷四。即五味子丸第一方之二,见五味子丸条。
病名。属舌衄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因心膈蕴积热毒,而生于舌,老者难医,少者尤可;若(舌上)有孔,则全症也,或有一、二孔,其中流血,或在左右,有黑心。”治宜清热、凉血、止血。可选用三黄凉膈散、犀
病证名。见《医林改错》。长期患病,气虚血亏而成惊搐。其症身热起伏,面颊潮红,形瘦肉脱,似搐非搐,有时昏迷少气。治宜健脾益气,养血镇惊,用可保立苏汤(方见小儿昏迷条)加减。
祛痰法之一。即荡涤顽痰。如痰饮停聚胁下,咳嗽咯痰时引起胁下疼痛,舌苔滑,脉沉弦,用十枣汤。实热老痰,发为癫狂,痰稠便秘,舌苔黄厚而腻,脉滑数有力,用礞石滚痰丸。或痰稠而多,咳嗽气逆,用皂角煅存性,研细
见名方类证医书大全条。
隔饼灸之一。用胡椒末和面粉等量,调制成3毫米厚的薄饼,中央按成凹陷,放入药末(丁香、肉桂、麝香等分)少许,上置艾炷施灸。适用于风湿痹痛,肌肤麻木等症。
病名。亦称胎不长、胎不长养、荫胎、卧胎、妊娠胎萎燥、胎弱症。指妊娠至5~6个月时,其腹形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,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。多因血寒、气血虚弱,血热所致。若素体阳虚或孕后过食寒凉之品,戕伐阳气
即病邪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:“邪气盛则实,精气夺则虚。”参见邪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路路通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风痰上扰清窍的头痛。见《圣济总录·诸风门》。《兰室秘藏·头痛门》:“发时两颊青黄,晕眩,目不欲开,懒言身体沉重,兀兀欲吐。洁古曰,此厥阴太阴合病,名曰风痰,以《局方》玉壶丸治之。”并可选用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