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阙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阙中者,肺也。”详阙条。
《奇效良方》卷二十二方。前胡、人参、官桂、茯苓(去皮)、柴胡、炒桔梗、黄芩(去黑心)、生地黄、旋覆花、炙甘草、玄参各一两,麦门冬(去心)、半夏(洗七次)、白术各一两半,厚朴(去粗皮,生姜汁炒)二两。为
书名。8卷。清·徐大椿撰于1764年。原刊本已佚,今存本经1920年陆士谔增补注释,名《增注徐洄溪古方新解》。书中集录古代重要方剂分为通治方、风门、痹历节门、痿门、厥门等40类,共900余方。徐氏在各
治法之一。指疾病深重的,要集中药力,针对标病或本病进行治疗,以解决主要矛盾。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甚者独行。”
证名。出《灵枢·本神》。指骨节痠楚。多由肾虚精伤所致。兼见腰膝软弱而冷,多属虚证;又因风湿或浊毒乘袭而引起者,则为实证。本证可见于痿、痹、虚劳等病。参见该条。
指因灸而灼伤局部所形成的疮。见《金匮要略》。《明堂灸经》曰:“凡着艾得疮发,所患即差;不得疮发,其疾不愈。”灸疮形成后,应保持清洁,勤换膏药,防止感染,一般经6~8周后灸疮自行愈合脱痂。
见《随息居饮食谱》。即甘蔗。详该条。
见《昆明郊区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报告》。为金铁锁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即怕热。①外感热病反映于外的一种证候。如:伤寒阳明病的外证为“身热,汗自出,不恶寒,反恶热”(见《伤寒论·阳明病篇》)。其他如“阳明温病”亦“但恶热,不恶寒”(见《温病条辨》)。②见于内伤疾患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针灸集成》。又名阴都。位于脐下1.5寸(气海)再旁开3寸处。主治二便不通,五淋,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,腹泻等。直刺1~1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