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肝生于左

肝生于左

出《素问·刺禁论》。其义有二:①谓肝气主升。根据左升右降的理论,故肝的行气部位在左。元·滑伯仁十四经发挥》:“肝之为脏……其治在左。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。”②《素问》原文“藏有要害,不可不察,肝生于左,肺藏于右,心部于表,肾治于里,脾为之使,胃为之市。鬲肓之上,中有父母……。”所论,均属古人认为胸腹体表刺禁之要害,并非指脏器的位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蛤蟆瘟

    即痄腮。详该条。

  • 衄(nü 忸)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灵枢·杂病》。指鼻出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鼻病诸候》:“血性得热,则流散妄行。从鼻出者,谓之衄。”也有统指鼻、齿、耳、目、舌以及皮肤不因外伤的出血者。详见鼻衄、衄血等条。

  • 阳盛阴虚失血

    病证名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三:“阳盛阴虚失血。口鼻出血,皆系阳盛阴虚,有升无降,血随气上,越出上窍。法当补阴益阳,则血自归经也。”阳盛阴虚失血除见口鼻出血外,还可见吐血、呕血、大便下血及不规则的阴道出血。

  • 烂头乳蛾

    病名。《咽喉脉证通论》:“一边肿曰单蛾,两边肿曰双蛾,或前后皆肿白腐作烂,曰烂头乳蛾。”多由热毒痰火薰蒸咽喉所致。症见喉核红肿,腐溃色白,大痛难食,舌苔厚腻,六脉弦紧,便秘烦渴。治宜清热解毒,泻火消肿

  • 回浆

    见清·翟良《痘科类编释意》。为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。详收靥条。

  • 啮齿

    病名。即齿。详该条。

  • 小儿心悸

    病证名,指小儿因心经受病而悸动不安。《活幼心书》:“小儿心悸不常,及遍身肿痛,或手足不随,此为惊瘫候也。”其病多因心经热盛,火热扰动心神所致,《幼幼新书》卷八:“心膈邪热,神志不宁,惊渴悸烦,夜不安卧

  • 气子

    病名。见《喉科杓指》卷三。多由气郁痰凝,复感风热而发。症见喉间肿起,形如赤珠,色紫或白,饮食吞咽受碍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:“此症因气郁,及时风热而起喉间,形如赤珠,或紫或白,犯之即痛,日久则嗌气。”治宜

  • 本草原始

    药物学著作。12卷。明·李中立撰。刊于1612年。本书将药物分为草、木、谷、菜、果、石、兽、禽、虫、人10部,收集药物约近500种,每种先以小字记其产地、形态、气味。次以大字记其主治,首载《神农本草经

  • 频服

    服药方法之一。病在上部,药汤宜少量,分多次服。如咽喉痛,宜缓慢频频含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