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《素问·痹论》。又名湿痹。详湿痹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傅青主女科》。不孕症型之一。即胞寒不孕。详该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低级官员,共7人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养生学著作。元·王中阳撰。16卷。撰年不详。书名取义于《庄子》:“宇泰定者发乎天光”及同书《养生主》篇。书中以道家虚无养生的观点阐述人生由婚后至孕育、婴幼、童壮、衰老诸阶段的生理调摄、疾病治疗,以及五
寸口脉三部之一。详寸关尺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又名猴疳。由胎中感受遗毒所致。临症初生儿臀部焮肿溃烂,红赤无皮;重者可延及遍体,以上窍为甚。治疗:内服猴疳化毒丹。外用甘草水溻洗。并搽黄连油或青黛散敷之。类似胎传梅毒。
诊断学专著。2卷。清·李文庭撰。初刊于1818年。上卷专论脉诊,以两手寸关尺三部脉之浮、沉、迟、数及其兼脉分析主病、病源及治法,联系临床诸证较为具体;下卷在《敖氏伤寒金镜录》36舌的基础上,推衍为75
见许廷哲《保产要旨》。即胀后产。详该条。
见证治百问条。
见《生物学通报》(3):1958。为金钱白花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