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胆病

胆病

六腑病候之一。出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。少阳属胆,与肝相为表里。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。多因肝气有余、湿热蕴胆、胆气虚怯或猝受惊恐所致。肝气与七情有密切关系,故胆病多有胁痛精神神志方面症状。胆内藏清汁而主疏泄,所以胆液被阻,不得泄越,每致发黄。《脉经》卷二:“胆实,左手关上脉阳实者,足少阳经也。病苦腹中气满,饮食不下,咽干头重痛,洒洒恶寒,胁痛。胆虚,左手关上脉阳虚者,足少阳经也。病苦眩,厥,痿,足指不能摇,躄,坐不能起,僵仆,目黄失精,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:“若虚则生寒,寒则恐畏,不能独卧,其气上溢,头眩口苦,常喜太息,多呕宿水,心下澹澹,如人将捕之,咽中介介,数数好唾,是为胆虚冷之候也。”又“苦肝气有余,胆实,实则生热,热则精神惊悸不安,起卧不定,胸中冒闷,身体习习,眉头倾萎,口叶苦汁,心烦咽干,此是胆实热之候。”《儒门事亲》卷七:“胆者,敢也。惊怕则胆伤矣。”《临证指南医案·疸》:“阳黄之作,湿从火化,瘀热在里胆热液泄,与胃之浊气共并,上不得越,下不得泄,熏蒸遏郁,侵于肺则身目俱黄,热流膀胱,溺色为之变赤,黄如橘子色。阳主明,治在胃。阴黄之作,湿从寒水,脾阳不能化热,胆液为湿所阻,渍于脾,浸淫肌肉,溢于皮肤,色如熏黄。阴主晦,治在脾。”治宜调肝利胆,清化湿热,和解少阳温胆安神等法。参见胆病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气会

    八会穴之一。《难经·四十五难》:“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。”所指为膻中穴。膻中位于两乳之间,内部为肺,肺主气,诸气皆属于肺,故名。凡属气的病变,皆可酌情取用。

  • 铺地虎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血盆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尤生洲

    【介绍】:见尤乘条。

  • 齐化

    运气术语,见《类经图翼》。阳干所统属之年,为中运太过,虽遇司天之气为克中运者,但因中运之气旺,司天之气不能克胜,反为中运所化,称为“齐化”。齐化的结果为太过之运受抑而为平气之年。如庚子、庚午、庚寅、庚

  • 产痿

    即产后风痿。详该条。

  • 本草汇

    药物学著作。18卷。清·郭佩兰撰。刊于1655年。本书内容主要参考《本草纲目》、《本草经疏》等书编成。卷1为十四经经脉图、脏腑图及引经药物、面部望诊图等;卷2杂论三部九候、脉法、经络、运气等;卷3介绍

  • 经行瘙痒

    病证名。指经行前后,自觉身痒,有时仅发生于外阴、乳头,经后痒则消失。多因血虚生风、肝郁化风,湿热所致。若素体阴血不足,经行阴血益虚,化燥生风,肌肤失于濡养,症见经行阴部、乳头,或全身瘙痒,入夜尤甚,皮

  • 指孔道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。”

  • 羊敬元

    【介绍】:见羊欣条。

  • 肘椎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肘后备急方》。位于腰部,取穴时,患者俯卧,垂肘贴身,以两肘尖连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旁开左右各1寸处。主治霍乱吐泻,心腹痛胀等。艾炷灸3~7壮。近代《腧穴学概论》谓中间一点亦是穴,共3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