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温病条辨》卷一方。即清络饮加杏仁二钱,滑石、薏苡仁各三钱。水煎服。功能清涤暑湿。治暑瘵属暑湿伤肺者,症见寒热,舌白不渴,吐血。
书名。4卷。清·祁坤撰于1665年。卷1为总论部,历述痈疽等病的诊治要点、各种治法及常用方剂;卷2~3为分治部,按照头面、颈项、背、腰、胸腹等身体部位分列各种外科疾病的证治、验案;卷4为不分部位的大毒
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》。指痛如纽结之状。是经筋病的症状之一。
古代管理药品及其他有关事务的最高机构,南北朝时期北魏等朝归属门下省。至唐属殿下省。局内设奉御2人,官阶五品下。直长2人,掌管为帝王配制药物,并由文武长官1人监督。药成后,要由医佐、奉御、殿中监、皇太子
综合性医书。10卷,清·汪绂辑于1758年。作者集诸家医书分类编辑而成。卷1医源,共47条,阐述阴阳五行,脏腑部位功能,脉象;卷2~3分析药性680余味;卷4~10选辑方剂630余首,以张仲景、李东垣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五引倪涵初方。又名久疟全消方。威灵仙、醋莪术、炒麦芽各一两,何首乌二两,狗脊八钱,青蒿子、铅丹、山甲珠、醋鳖甲各五钱。为细末,用山药粉、饴糖各一两,水糊为丸,每服二至三钱,
病名。出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五。由春冬之恶风入于脉络,以致血瘀而成。证见肢体赤脉隆起,如蚯蚓状。治宜活血化瘀,疏通脉络,内服五香汤加味;外敷丹参膏。类似血栓性静脉炎。
泛指穴位。《针灸聚英》:“此书以经络窌穴类聚为一卷。”
病证名。出《本草纲目》。慢惊风的一种证型。症见抽搐,兼目如橘黄而上视,不乳食,气虚欲脱等。多因泄泻过久,损伤脾胃,土虚木亢所致。
病名。指疲极伤肝所致的虚咳。《医学入门·咳嗽》:“疲极伤肝,咳而左胁疼引小腹者,二陈汤加芎、归、芍药、青皮、柴胡、草龙胆、黄芩、竹茹,或黄芪建中汤。”《不居集·疲劳咳嗽》:“咳而左胁偏痛,引小腹并膝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