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背痛

背痛

证名。出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。多由外感风寒之邪,侵袭足太阳经所致。其症背痛或兼板滞,牵连肩项,或连腰部,可兼有恶寒等。治宜祛风散寒,疏通经气为主。用羌活胜湿汤加减。又背为脏腑腧穴所在,脏腑发生疾病,都会引起背痛。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:“背痛,肺腧在背,故肺病令人逆气喘欬,肩背痛。”亦有肾气逆冲而致。《类证治裁·肩背手臂痛》:“肾气逆冲,挟脊而上攻背痛者,系督脉主病,治在少阴。……。亦有肝浊逆冲,从腹而上攻背痛者,系冲任主病,治在厥阴。”凡治背痛方药,可加羌活防风引经。背痛亦可并见于胸痹心痛等症。参见胸痹、心痛、胃脘痛、肩背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支别离

    证名。见《素问识》卷八。又称四肢别离,详该条。

  • 新定拯阴理劳汤

    即拯阴理劳汤,见该条。

  • 汇集经验方

    见古愚山房方书三种条。

  • 十一焦

    焦,在此指脊椎棘突;十一焦,即十一、十二胸椎棘突间。《灵枢·背腧》:“脾腧在十一焦之间。”

  • 交经

    病名。《郑氏女科家传秘方》:“产后小便撒黑,谓之交经。用提气补血治之。”

  • 双美丸

    见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。即夜光丸第二方,见夜光丸条。

  • 七情

    ①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等七种情志活动,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。作为病因是指这些活动过于强烈、持久或失调,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

  • 黄液上冲

    病证名。指黑睛黄仁间积脓的病证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又名黄膜上冲、推云、内推云。多因风热火毒,外伤失治等引起。证见黑睛与黄仁之间下份,出现黄色或黄绿色脓液,有明显之脓平面,头眼剧痛,羞明难睁

  • 根脚喉风

    病名。即脚根喉风。详该条。

  • 胯骨

    骨名。即髋骨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