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为心之志。在正常情况下,喜则心气舒畅,血气通利,营卫调和。若暴喜过度,则血气涣散,不能上奉心神,而见神不守舍,精神恍惚,或喜笑不休等症状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心……在志为喜。”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走游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竹根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七。症见肛门部有小肉垂下,甚痒,相当于直肠息肉或脱出的痔核。
病证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五十八。小儿惊风的重证。即咽喉紧、口唇紧、眼梢紧、手脚紧、阴囊紧,为经脉邪实,经气将竭的危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即调疽。见该条。证治见指疔条。
①指从脉象的急、缓、大、小、滑、涩反映五脏的六种病理变化(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)。②指八纲中的寒、热、虚、实、表、里。
【介绍】:西汉时医生。为淳于意的弟子,当过济北王的侍医。
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木通之别名,详该条。
言骨骼强劲。《灵枢·论痛》:“加以黑色而美骨者,耐火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