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胪胀

猜你喜欢

  • 神仙既济丹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八方。黄柏(酒炒)四两,山药(酒蒸)、牛膝(酒洗)各三两,人参、姜杜仲、巴戟天、五味子、枸杞子(酒洗)、茯苓、茴香(盐炒)、酒肉苁蓉、酒山茱萸、远志(甘草水煮)、菖蒲、熟地黄

  • 五风丸

    《慎柔五书》卷四方。乌鸡卵(去黄)五枚,吴茱萸三升,黄蜡三两,干漆四两,粳米粉半升。同入锅内,火炼至稠为丸,小豆大,每服一百二十丸,隔宿不食,清晨米饮送下。治肝劳热,令人畏恐不安,眼中赤壅者。

  • 倒生

    指足位分娩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十:“用力太早。儿不能自顺。只一直下,先露其足。谓之倒生。”详倒产条。

  • 黄山桂

    见《中药大辞典》。为茵芋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地胡椒

    见清·罗思举《简易草药》。为鹅不食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鸭仔菜

    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鸭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象贝母

    见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即浙贝母,详该条。

  • 风门

    ①经穴名,代号BL12。亦称风门热府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,别名热府。属足太阳膀胱经,督脉、足太阳之会。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处。布有第二、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深层为外侧支,并有第二肋间动

  • 十二禁

    针刺前后的禁忌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凡刺之禁:新内勿刺,新刺勿内;已醉勿刺,已刺勿醉;新怒勿刺,已刺勿怒;新劳勿刺,已刺勿劳;已饱勿刺,已刺勿饱;已饥勿刺,已刺勿饥;已渴勿刺,已刺勿渴;大惊、大恐,必定

  • 疳气入阴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疳气下注入阴,致使阴囊水肿呈黄亮色者。多由疳疾脾胃虚弱,以致水湿下注所致。临床可伴有局部肿痛,小便不利,或瘙痒等。治宜化气利湿,用五苓散;外用蛇床子煎水淋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