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脉因证治

脉因证治

书名。2卷(一作4卷)。旧题元·朱丹溪撰。本书介绍各科临床病证凡70篇,各证论述的次序先后为脉诊、病因、证候及治法,故名。本书一般认为并非朱氏原著,系采集《丹溪心法》、《活法机要》、《格致余论》等书的有关内容编成。现存最早为清乾隆年间刻本,前有缪遵义所撰序文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九信菜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了哥王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灸板

    灸用器具。出《外科图说》。是一种雕有不同大小艾炷形状的木模板,用以制作艾炷。

  • 臭烟

    见《闽南民间草药》。为野烟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漏底伤寒

    病名。指伤寒见下利甚至泄利不止的疾患。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一:“若身热面赤,足冷脉沉,下利清谷,身体疼痛,此为阴利寒证,俗呼漏底伤寒,医用四逆加人参、茯苓、白术、肉桂、肉果、砂仁、木通、灯心、升麻。”《重

  • 棉花疮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五。即杨梅疮。见该条。

  • 攒齿疳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三。即钻牙疳。详该条。

  • 热邪

    病因之一。致病特点是出现热性、阳性的实证。如发热息粗,红肿,焮痛,便秘等。热吐病证名。又名胃热呕吐。小儿因胃热而致的呕吐。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:“热吐食化,不恶食。”多因乳食停积化而为热;或夏秋暑热

  • 溯洄道人

    【介绍】:见俞桥条。

  • 内托生肌散

    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方。生黄芪120克,白芍药、甘草各60克,丹参、生乳香、生没药各45克,天花粉90克。为细末,每服9克,开水送下,日三次。治瘰疬疮疡溃破后,气血亏损,不能化脓生肌;或其疮数年不愈,外

  • 支改斋

    【介绍】:见支秉中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