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三:“阳盛阴虚失血。口鼻出血,皆系阳盛阴虚,有升无降,血随气上,越出上窍。法当补阴益阳,则血自归经也。”阳盛阴虚失血除见口鼻出血外,还可见吐血、呕血、大便下血及不规则的阴道出血。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三。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《聿修堂医学丛书》之一。5卷。日本·丹波元坚撰于1827年。作者在钻研其父丹波元简《伤寒论辑义》的基础上,参考各家学说,针对《伤寒论》中所述病情、病机予以重点剖析,以补《伤寒论辑义》之不足。此书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霍乱》。因脾气素虚,水饮不节,痰饮聚于中脘,升降失常所致。症见胸前懊憹不舒,心胁下闷痛,时时欲呕,兀兀欲吐,或时腹如雷鸣,或时怔忡惊悸,忽尔呕泻,胸腹大痛。脉多滑大,或沉滑或滑数
病证名。见《叶氏女科证治》卷二。亦名胎前咽干痛,多因孕妇胃中积热,或有痰涎所致。宜清胃化痰。方用升麻桔梗汤(升麻、桔梗、甘草、元参、防风),或东垣凉膈散(方见妊娠咽喉痛条)。
推拿手法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一手按于病人肩后部,另一手握住肘上部,提臂上举。适用于肩部寒凝气聚等症。
病证名。即神识模糊的症状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:“人有禀性阴阳不和而心神昏塞者,亦有因病而精采闇钝,皆由阴阳之气不足,致神识不分明。”
人体部位名。指眼球深部。《灵枢·寒热病》:“足阳明有挟鼻入于面者,……对入系目本。”或称眼系。《灵枢·寒热病》:“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,正属目本,名曰眼系。”参“目系”条。
挛证之一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详挛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五。指小儿上颚肿起如痈,舌难伸缩,口开难合,不能吮乳,甚至阻塞喉部,不能啼哭等。多因口中不洁或胎中受热,热蓄于胃,熏发于口腔所致。可用三棱针将其刺破,拭去汁液或恶血;再用淡盐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