腐
五臭之一,腐为水臭,入通于肾,故为肾之臭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北方黑色,入通于肾,……其类水,……其臭腐。”临床上,病人或其排泄物发出腐臭,或者病人对腐臭有异常的感觉,常是肾经受病的征象。
五臭之一,腐为水臭,入通于肾,故为肾之臭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北方黑色,入通于肾,……其类水,……其臭腐。”临床上,病人或其排泄物发出腐臭,或者病人对腐臭有异常的感觉,常是肾经受病的征象。
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。运用阴阳、表里、寒热、虚实八纲,对病证进行分析、归纳,为施治提供依据。表里辨病位的浅深;寒热辨病证的性质;虚实辨邪正的盛衰;阴阳则是统摄其他六纲的总纲。表、热、实属阳,里、寒、虚属
《审视瑶函》卷三方。川芎四分,藁本、当归身、茯苓各五分,红花、细辛各二分,生地黄(酒制)、蔓荆子各六分,防风、羌活、荆芥穗各一钱,川花椒十粒,麻黄八分,桃仁十个。水煎,去渣,睡前服。治两目发赤微痛,羞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峻明。履贯未详。撰有《金匮要略正义》(又称《金匮读本》)。
《疫喉浅论》卷下方。玄参、羚羊角、马勃、麦门冬、石膏、知母、生地黄、犀角、甘草、竹叶、粳米。水煎服。治疫喉毒壅阳明,咽喉腐烂,壮热痧艳,口渴面赤,舌绛少津,神烦自汗,脉洪。
《症因脉治》卷一方。羌活、独活、柴胡、前胡、防风、荆芥、甘草、川芎。水煎服。治风寒眩晕,邪在太阳,脉浮紧者。
书名。1卷。《医学切要全集》的一种。清·王锡錱撰于1847年。本书以歌诀形式为主,内有经络脉诀、药性弹词、看病歌诀、汤头诸歌。并辑录张介宾的“新方八略”,程国彭的“医门八法”。为中医入门读物。
标本是个相对的概念,也是一种主次的关系。①凡病因与症状,先病与后病,正气与邪气,病在内与病在外等,都有标本的关系。从人体与致病因素来说,人体的正气是本,致病的邪气是标;以疾病的本身来说,病因是本,症状
古病名。属怔忡之类。掣,牵引。以心悸掣动为主症,故名。多因心气虚寒,或胆与三焦之火传心所致。症见心动不宁,有牵引、紧缩感,甚则作痛,伴少气,咳呛或便泄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一阳发病,少气,善咳,善泄
出《灵枢·五变》。漉,如水滤过之意。漉汗,指汗出淋漓的症状。
指津血虚少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肾脉搏坚而长,其色黄而赤者,当病折腰;其软而散者,当病少血,至令不复也。”王冰注:“肾主水,以生化津液,今肾气不化,故当病少血,至令不复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