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腧穴

腧穴

腧,通输,有输注的含义;穴,有空隙的意思。泛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。文献上还有“气穴”、“孔穴”、“骨空”“穴位”“穴道”等不同名称。腧穴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,它能反应各脏腑的生理或病理变化,通过针灸按摩等刺激,能够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,调节机体的虚实状态,以达防治疾病的目的。有的还可以用作辅助诊断。腧穴分经穴经外穴两大类。此外,还有既无具体名称,又无固定位置,而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定取的称为阿是穴。详见各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肝经失血

    病证名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三:“肝经失血:肝藏血,因怒而动血者,属于肝。”症见失血鲜红或瘀黯,躁扰喘急,面青脉弦。挟肝火则伴见烦热不宁;挟肝气则伴见胸肋痛满。治宜疏利、降火、行气等法。选用柴胡栀子清肝散、

  • 节节珠

    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①为冰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②为野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艾绒

    由菊科植物艾嵩的干叶制成。是以其色泽灰白,柔软如绒,故名。艾绒有粗细之分。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,细者多用于制作艾炷。质地以陈年者为佳。

  • 吴萸

    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吴茱萸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肉疙瘩

    俗病名。为肉芽组织过度增生的一种皮肤病。见《中医外科学讲义》(上海中医学院编)。又名锯痕症、肉蜈蚣、多继发于外伤、烧伤或手术后的瘢痕上,亦可因疮疖后而继发者。好发于胸、背及四肢等处。皮损高突不平,逐渐

  • 婴儿风

    八风之一。指从东方来的风邪。《灵枢·九宫八风》:“风从东方来,名曰婴儿风,其伤人也,内舍于肝,外在于筋纽,其气主为身湿。”

  • 朱丹山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载阳。仙居县(今属浙江)人。精于儿科麻症,撰有《麻症集成》(后由王月波参订),采集各家之说,并主张麻症无需切脉,只需察形观色,随症应变,即可决其顺逆吉凶。

  • 鼻流清涕

    证名。古称鼻鼽。指鼻腔内时流清水样粘液。多由肺卫不固,风寒侵袭鼻窍所致。《中藏经·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》:“肺气通于鼻,和则能知香臭矣,有寒则善咳,……实则鼻流清涕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鼻病源

  • 金钩藤

    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即钩藤,详该条。

  • 丁甘仁

    【介绍】:见丁泽周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