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鹿茸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方书名。又名《续本事方》。10卷。宋·许叔微撰。约刊于12世纪中期。本书为补充《本事方》而作。包括治诸虚进食生血气、治诸积热等疾、治诸风等疾等22类。收载300余方,间附治验及论述。
出《吴普本草》。为长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僧。丹阳(今江苏丹阳)人,住普宁寺,以通晓医术负有盛名。
病证名。内伤短气之一。多由本元素弱,劳伤中气或大病后元气耗伤所致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气虚短气之症,气怯神离,言语轻微,气不接续。”脉象微弱或见浮大者,为阳微或真阳外越;脉细数、芤涩,为阴血不足。治宜
见《药性切用》。为柑皮之药材名,详该条。
又称元阴、真阴、肾水、真水。与肾阳相对而言。指本脏的阴液(包括肾脏所藏之精),与肾阳依附为用,是肾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。肾阴不足,肾阳就会亢奋,甚则相火妄动;相火妄动反过来也灼耗肾阴。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二方。朱砂(水飞)、乳香、血竭(细研)各一钱,麝香(研)半钱,人参、炒酸枣仁、炮天南星、白附子各半两,全蝎二十一枚,蜈蚣(炙黄,酒浸一宿)一条。为末,一岁小儿,每服一字,薄荷汁、好
经穴名。代号SP5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经(金)穴。位于内踝前下方,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。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;并有跗内侧动脉及大隐静脉通过。主治胃痛,腹胀,肠鸣,泄
古病名。指痰水积聚胸膈而结实不消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痰饮诸病候》:“痰水积聚,在于胸府,遇冷热之气相搏,结实不消,故令人心腹否满,气息不安,头眩目暗,常欲呕逆,故言痰结实。”一名膈痰。参见膈痰、痰证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