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膏淋

膏淋

病名。又名肉淋。指淋症而见小便如米泔或脂膏者。多因肾虚不固或湿热蕴蒸下焦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淋病诸候》:“膏淋者,淋而有肥状似膏,故谓之膏淋,亦曰肉淋。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,故与小便俱出也。”《证治要诀·淋闭》:“有似淋非淋,小便色如米泔,或便中有如鼻涕之状,此乃精液俱出,精塞窍道,故便欲出不能而痛,……此即膏淋。”治宜补益脾肾,固涩脂液为主。方用鹿角霜丸菟丝子丸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。膏淋因湿热蕴蒸下焦所致者。尿出时灼热,涩痛较虚症明显。《医碥·淋》:“膏淋,湿热伤气分水液浑浊,如膏如涕如米泔。”治宜清利湿热为主。方用草薢饮、八正散海金沙散等。参淋条。本证可见于乳糜尿、前列腺炎、泌尿系感染等疾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针灸学

    书名。①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教研组编。分经络、腧穴、刺法、灸法、治疗、参考六篇。是参考各种针灸文献及临床教学编写的讲义,对于古代针灸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。195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。②上

  • 金铅

    药名。见《本草原始》。妇女初潮的月经名金铅,旧时用以入药,现已不用。

  • 虎舌红

   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甲乙

    古人用十干以纪日,甲乙即甲日与乙日。甲乙属木,木分阴阳。甲为阳木,内应足少阳胆经,故胆旺于甲日;乙为阴木,内属足厥阴肝经,故肝旺于乙日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肝主春,足厥阴,少阳主治,其日甲乙。”

  • 小儿脉法

    诊小儿脉的方法,包括:①指法:一指三部诊法,用左手握小儿手,对三岁以下的小儿,用右手大拇指按儿高骨脉上,分三部以定息数;对四岁以上的小儿,则以高骨中线为关,以一指向两侧滚动转寻三部;七八岁可挪动拇指诊

  • 宇陀·元丹贡布传记

    藏医人物传记著作。本书不分卷。明末清初藏族著名医生觉吾·伦珠扎西和达姆(一译达磨)门然巴·洛桑曲扎著。全书详细叙述了宇陀的生平,包括家世出身、成长,到印度、内地等地区学习医学的过程,为藏族人民解除疾苦

  • 胆郁

    郁证之一。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一:“胆郁者,口苦,身微潮热往来,惕惕然如人将捕之。治宜柴胡、竹茹、干姜。”参见郁证条。

  • 酱瓣草

    见清·汪连仕《采药书》。为马牙半支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李翱

    【生卒】:约九世纪初【介绍】:唐代人。根据民间传说,撰《何首乌传》1卷。

  • 谢缙孙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字坚白。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精通医学,于1333~1334年(元统年间)曾任医侯郎,辽阳路(今辽宁辽阳)官医提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