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胆虚受邪,神气不宁所致的失眠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二:“论曰:胆虚不得眠者,胆为中正之官,是少阳其经也。若其经不足,复受风邪则胆寒,故虚烦而寝卧不安也。”治宜补肝温胆,可用温胆汤、酸枣仁丸、五补
见《银海精微》卷下。即羌活退翳丸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此事难知》卷四。即大头瘟。《医碥》卷三:“大头痛,头肿如斗,俗云大头瘟。天行疫气所发。”详见大头瘟条。
病名。即脱臼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四十五:“凡坠堕颠扑,骨节闪脱,不得入臼,遂致蹉跌者,急须以手揣搦,复还枢纽,次用药调养,使骨正筋柔,营卫气血不失常度。”参见脱臼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撰有《广黄帝本行记》,已佚。
又称心气实、心阳盛。心主血脉,藏冲,其气过亢,可表现为神志或血脉的病证。《灵枢·淫邪发梦》:“心气盛,则梦善笑恐畏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心病候》:“心气盛,为神有余,则病胸内痛,胁支满,胁下痛,膺背髆腋间
见和髎条。
病名。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下编:“风瘤其硬如石,受风湿则奇痒难忍。”治宜顺气行痰,用二陈汤加味。
医案著作。2卷。清·陈匊生撰于1897年。作者强调按证论治。案中重辨证、审脉和病人的体质因素。记述颇详,夹叙夹议,医理与治案结合较好。本书收入《珍本医书集成》中。
指寒邪不经过三阳经,直接侵犯三阴经,出现无热、恶寒及其他阴经证候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病有发热恶寒者,发于阳也;无热恶寒者,发于阴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