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至阴

至阴

经穴名。代号:BL67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井(金)穴。位于足小趾外侧,趾甲角旁约0.1寸处。布有趾底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;并有趾背动脉及趾底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。主治头痛,昏厥,鼻塞,目翳,鼽衄,滞产,胞衣不下,以及胎位不正等。针刺0.1~0.2寸;或点刺出血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10~15分钟(图49)。②指脾。至,到达。脾属太阴,太阴为三阴之始,故称脾为至阴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腹为阴,阴中之至阴,脾也。”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:“(脾)其华在唇四白,其充在肌,其味甘,其色黄,此至阴之类,通于土气。”③指肾。至,极的意思。肾主水,藏精,为人身阴精之原,故又称肾为至阴。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:“肾者,至阴也,至阴者,盛水也。”④农历六月为至阴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。”⑤指也。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:“至阴虚,天气绝。”马莳注:“地位于下,为至阴。”

图49

猜你喜欢

  • 七叶藤

    见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。为七叶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伤酒头痛

    病证名。指饮酒过量,气血逆乱所致的头痛。见《证治准绳·头痛》。《证治要诀·诸伤门》:“伤酒,恶心呕逆,吐出宿酒,昏冒眩晕,头痛如破。”治宜和胃解酲,常用葛花解酲汤加减。参见头痛条。

  • 脾主四肢

    脾的功能之一。水谷清阳之气由脾气输布,充养四肢,四肢的功能活动,与脾有密切关系。《素问·太阴阳明论》:“四肢皆禀气于胃,而不得至经,必因于脾,乃得禀也。”临床上脾气虚弱则见四肢乏力、消瘦或浮肿;脾受湿

  • 是蚝的异体字。参见蚝壳条。

  • 保赤汇编

    丛书名。清·米子榛辑。刊于1879年。包括《锡麟宝训》、《达生篇》、《产宝》、《福幼编》、《保婴易知录》、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、《童蒙训》七种。

  • 杨梅圈

    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三。又名杨梅圈疮。其形大小不一,二三相套,色红作痒。

  • 中发背

    病名。系有头疽生于背中心筋缩穴者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又名对心发。多因心火盛,热邪聚会于该处而发。证治见有头疽。

  • 脾劳

    病名。因饮食劳倦伤脾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:“脾劳者,舌本苦直,不得咽唾。”《外台秘要·脾劳》:“脾劳热,身体、眼目、口唇悉痿黄,舌本强直,不能得咽唾,生地黄煎。”又:“脾劳虚损,消瘦,四肢

  • 铁蜈蚣

    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水菖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室女经闭胀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指未婚女子由于气滞血瘀而致经闭,腹胀作痛者。治宜行气活血化瘀。方用膈下逐瘀汤、少腹逐瘀汤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