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舌强

舌强

证名。指舌体伸缩不利的症象。外感热病常见于热入心包内伤杂病多见于中风症。亦可由热盛伤津痰浊壅阻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风舌强不得语候》:“今心脾二脏受风邪,故舌强不得语也。”《医林绳墨》卷七:“涎痰壅盛,则舌强而难吞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口齿唇舌源流》:“痰迷而舌强者,宜防己僵蚕木通菖蒲竹沥、山栀、南星半夏荆芥陈皮。亦有中风病而舌强、舌卷、不能言者,宜大秦艽汤,若天热加知母五分。”参见中风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痿阳不振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石室秘录》卷二。即阳痿。详该条。

  • 破棺散

    《古今医鉴》卷二方。天南星五分,冰片少许。共研细末,于病人牙齿间频频擦之令热。治中风牙关紧急,难以下药。

  • 千里香

    出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九里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内肿锁喉风

    病名。《喉科指掌》第四卷:“此症因肺胃两经阴阳相结,内塞不通;外无形迹,喉间痰喘。先用吐痰法灌吐,再用六味汤。针少商、商阳、关冲、曲池、合谷、两手十穴。有血则生,无血则死。”相当于急性喉阻塞。

  • 哑瘴

    病名。即哑瘴喉风。详该条。

  • 针灸逢源

    针灸著作。6卷。清·李学川撰。刊于1817年。卷1~2为“灵枢经文”、“素问经文”,系节录《内经》中有关针灸原文并加注释;卷3“群书汇粹“辑自历代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论述与歌赋;卷4“经穴考证”;卷5为各

  • 津血同源

    津和血均源于饮食精气所化,同属人体的阴液。它们在生理上互相作用,互相转化,参与周身体液的调节,病理上则互相影响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故夺血者无汗,夺汗者无血。”因大汗则津泄,故对失血、贫血者不宜发汗

  • 后胁

    背的侧部,相当于肩胛下至第十二肋间部位的总称。

  • 暑湿

    暑热挟湿的病证。夏季常见病之一。因暑热蒸动湿气所致。发病机理为暑伤津气、湿浊阻滞气机。症见胸脘痞闷、心烦、身热,舌苔黄腻。如暑湿困阻中焦,则见壮热烦渴、汗多尿少、胸闷身重;如暑湿弥漫三焦,则见咳嗽、身

  • 妬乳

    病名。出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五。又名乳妬。指两乳胀硬疼痛或乳头生疮的病症。因产后无儿吮乳或产妇壮盛乳多,儿小未能饮尽、乳汁积蓄,与气血相搏,而致乳房胀硬掣痛,手不得近;或乳头生细小之疮,或痛或痒,搔之则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