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吴普本草》。为长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,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泛指小便量减少、排尿困难及小便完全闭塞不通。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七:“小便不利者有三,不可一概而论也。若津液偏渗于肠胃,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,一也,治宜分利而已。若热搏
病证名。又名婴儿目涩。《幼幼新书》:“月内目闭不开,或肿羞明,或出血者,名慢肝风。”多因感染污浊风热病邪所引起,内服明目饮(《证治准绳》:山栀仁、香附,夏枯草),外用黄连蒸人乳点眼。
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即产后病痉,详该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六方。余粮石(醋煅)一斤,海金沙(醋炒)、豨莶草(酒炒)、益母草(蜜、酒炒)、百草霜(醋炒)、茵陈(酒炒)、乌龙尾(醋、酒炒)、陈皮、白蔻仁、砂仁(姜汁炒)、松萝茶、木香、
指胎儿在母体无力挣动,非胎真死。《保产万全经》:“胎呆乃无力挣动,非真死也。盖小儿端坐腹中,临盆时头转向下,脚转向上,以便奔生。若遇腰曲,则腹中窄狭,门路遮闭,而关津为之阻碍矣,及再寻门路,又为腰曲相
药物学著作。4卷。清·周岩撰。刊于1904年。本书主要根据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二书立方之义,就128种药物的药性进行了讨论,认为《神农本草经》等书是经典,不能轻易改动,并对李时珍、刘若金、邹润安、
病名。亦称疟母。见《鸡鸣录》。《症因脉治·疟母》:“即痰血痃癖也。疟久不愈,胸腹胁肋,有癥瘕痞癖,为患不瘥,此疟母之症也。”本症即慢性疟疾或疟疾反复发作所致的肝脾肿大。详见疟母条。参见痞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一指带下五色俱出。二指带下有五种颜色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柿霜加工后的药材名,详柿霜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