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目眶。俗称眼眶。眼窝周围的骨骼,起着保护眼球的作用。
指肾脂。《本草纲目》豕条:“,音夷,亦作胰。时珍曰:一名肾脂,生两肾中间,似脂非脂,似肉非肉,乃人物之命门三焦发原处也。肥则多,瘦则少,盖颐养赖之,故谓之颐。”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因风热毒邪入于手足少阳经而引起的瘰疠。其症多伴发于热毒疮疡的患儿。如头、面和颈部疮疡,则颈部出现瘰疬。轻者略有疼痛,可以自愈。重者局部红、肿、痛、热,并有显著触痛及发热
证名。简称利。古代医书对痢疾与泄泻的统称。《金匮要略·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》:“下利脉数而渴者,……必圊脓血,以有热故也。”似指痢疾。又:“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汗出而厥者,通脉四逆汤主之。”似指泄泻。亦
病证名。又名目睛瞤动。清·余梦塘《保赤存真》卷四:“目为肝窍,肝藏血,血不足则肝火内生,故睛动。”治宜四物汤以益其血,加柴胡、山栀以清其肝,使阴血内荣则虚风自熄。若因肝经血燥而致者,用六味地黄丸,以滋
证名。指阳热亢盛,煎熬津液,久而肌肉消削者。《素问·皮部论》:“热多则筋弛骨消,肉烁破,毛直而败。”《素问·逆调论》:“人有四支热,逢风寒如灸如火者何也?岐伯曰:“是人者,阴气虚,阳气盛,……逢风而如
书名。4卷,附余2卷。清·沈月光传,车宗辂、胡宪丰编订。书成于乾隆年间。本书论述伤寒证治较简要,但掺杂了八卦图说、河图洛书等内容,须予分析地参阅。
指津血虚少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肾脉搏坚而长,其色黄而赤者,当病折腰;其软而散者,当病少血,至令不复也。”王冰注:“肾主水,以生化津液,今肾气不化,故当病少血,至令不复也。”
即补阴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女科知要》:“孕妇肾气不足,胞脏下压膀胱,不可约束,宜桑螵蛸、益智等为末,米饮调下。膀胱有热者,宜白薇,芍药为末,酒调下,或加味逍遥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