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又名鹅口、雪口、鹅口疳、鹅口白疮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小儿口里所起白屑,乃至舌上成疮,如鹅口里,世谓之鹅口。”为多见于新生儿、婴儿泄泻及营养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。脾经邪热,或久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腹水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篇详述卫气在一日中运行全身的情况,指出白天行子阳二十五周次,夜间行于阴二十五周次,故名。内容强调根据疾病属阴属阳的性质,配合卫气运行的规律来针刺治疗的重要性。
病名。鼻渊之别名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三:“鼻渊者,鼻流浊涕黄水腥秽是也,又名脑崩。”详鼻渊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指由肾虚不能约制胞络,以致冲任不固,而成崩漏下血不止,兼见腰膝痠软,疲倦乏力等。宜补肾固冲。方用固冲汤加鹿角胶。
蒂中(小舌)之别称。《杂病源流》卷二十四:“以喉花即为蒂中。”即指悬雍垂。详悬雍垂条。
五软之一。四肢为脾所主。小儿胎禀不足,乳食失调,以致肝肾脾胃虚弱,故四肢无力,手软不能握持,足软不能站立。治以补益为主。先用补肾地黄丸滋补肝肾,继用扶元散调补脾胃。
外治法之一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一。系促进疮口愈合的方法。适用于疮疡未溃或已溃难敛者。其法是以湿面糊随疮肿根盘作圈,高寸余,紧贴皮上,如井口形,勿令渗漏。圈外围布数重,防火气烘肤;圈内铺黄蜡屑三、四分厚,
①人体部位名。见骭条。②经穴名。代号RN15。出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。别名尾翳、骭。属任脉。膏之原穴。任脉之络穴。位于腹正中线,脐上7寸处,仰卧,两臂上举取穴(《千金要方》)。一说脐上7.5寸(《针灸
同破瘀消癥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