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磁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食积成痞而致发热者。《幼科指南》:“痞热者,由饮食不清,伏结于内,致成痞块,以生内热,熏灼于外。”宜以消积清热为治。
运气术语。三阴三阳分司六气,其中太阴属湿土之气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太阴司天,其化以湿。”
见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即小儿浮肿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圣济总录·大小便门》。即大便秘结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喉科指掌》卷三:“此症脾家湿热不清,大舌四边发疳白点糜烂。”又名烂边舌。治宜清利湿热。用导赤散加黄连、滑石、车前子等。外擦冰硼散、锡类散等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玉龙鞭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指风寒湿邪内搏于骨而致的痹症。多由骨髓空虚,邪气乘隙侵袭所致。《素问·长刺节论》:“病在骨,骨重不可举,骨髓痠痛,寒气至,名曰骨痹。”症见骨节疼痛,四肢沉重难举,有麻冷感。治宜补肾祛邪,用安肾
①即鼻。明·虞搏《医学正传》:“鼻通天气曰玄门。”参见鼻条。②指阴户。出汉·马王堆医书《合阴阳方》。即女性外阴。
证名。指易惊善恐或因惊致恐之意。出《金匮要略·奔豚气病脉证治》。《金匮要略心典》:“惊怖即惊恐,盖病从惊得,而惊气即为病气也。”详惊、善恐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