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三国时蜀国医家。据史料记载,著有《意医纪历》1卷,现已不传。
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多由于素体脾虚,孕后贪食生冷,脾阳更虚,寒湿内聚所致。症见口淡、呕吐清涎、腹痛难忍,脘闷纳呆,泻下完谷不化之物,胎动欲坠。治宜培土固胎。方用援土固胎汤(《傅青主女科》人参、白
病证名。见《医学纲目》。指分娩后,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。常见的有外感、血虚、血瘀、食滞、感染邪毒等。外感多因气血骤虚,卫外不固,外邪乘虚袭入,症见恶寒发热,头痛,肢体疼痛,无汗或咳嗽流涕,治宜养血祛风
证名。外肾,即睾丸。见《兰室秘藏·阴痿阴汗门》。又称两丸冷。《证治准绳》:“两外肾冷,两髀枢阴汗,前阴痿弱,阴囊湿痒臊气,宜柴胡胜湿汤。”参见两丸冷条。
病名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一。简称泄或泻。大便稀薄,甚至水样,次数增多,但一般无脓血和里急后重。也有将泄泻分开者,大便质薄而势缓者为泄;大便如水而势急者为泻。《奇效良方·泄泻门》:“泄者,泄漏之
上臂和躯干连接的部分。肩部的肩关节,主上肢回转活动的作用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大肠手阳明之脉,……上臑外前廉,上肩,出髃骨之前廉。”
经穴名。代号sJ6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飞虎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经(火)穴。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,尺桡两骨间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、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,并有前臂骨间背侧
病证名。又名覆杯,目封塞。由风热外侵或肝经实火传脾土所致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目赤痛,脾胀如杯覆也。”并谓:“肝邪实而传脾土,土受木克,……其珠必疼尤重,而脾亦急硬;若暴风客热作肿者,必热泪多而珠疼
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字三桥。尝收集民间方士治病法。与赵学敏《串雅》所集有所不同,乃出其所集,精选编成《串雅补》5卷(1825年),补赵学敏之未备,并附多种效方成药。后世或将其书与赵学敏所著合为《串雅内外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。乃水癞愈后,余毒在肾所致。其症全身斑驳或赤或白,日久眉须脱落。相当于结核型麻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