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棕榈皮之简称,详该条。
出《两京记》。为李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胸膈间气塞不通,食下即吐者。《医林绳墨》卷五:“食下即吐,其吐痰涎裹食,是谓之格气。”多由气机阻滞,痰食互阻所致。参见格食条。
证名。出《灵枢·本脏》。尻,脊骨之末端。腰尻痛以肾与督脉虚寒最为多见。治宜温补。也有因湿痰与血瘀所致者。详肾虚腰痛、湿痰腰痛、瘀血腰痛等条。
①虚上加虚,如虚证误用泻法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虚而泻之,是谓重虚。”②虚脉重见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:“脉气上虚(上虚即寸脉虚)尺虚,是为重虚。”(新校正:“按甲乙经作脉虚、气虚、尺虚,是谓重虚。”)
病证名。见《罗氏会约医镜·杂证》。多因脾肾不足,津液不行,停滞成痰所致。证见头重眼花,脑转眩冒,倦怠嗜卧,脉缓而滑。治宜补脾肾,化痰浊。方用苓桂术甘汤、六君子汤、归脾汤、八味丸等。参见眩晕、痰晕条。
病名。古亦作写。①泄泻的简称。亦有仅指水泻者。《奇效良方·泄泻门》:“泻者,一时去水如注泄。”详泄泻条。②指呕吐。魏·张揖《广雅·释宫》:“吐,泻也。”《礼记·曲礼》孔疏:“写谓倒转之也。”详呕吐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医证治准绳》卷六。即诸虫兽螫伤人体为病,如蛇啮、犬咬伤、蝎螫伤等。详各该条。
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即经行先后无定期。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虎耳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