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天泉,见该条。
病名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黄汗身肿之症,身热胸满,四肢黄肿而渴,状如风水,汗出沾衣,色如柏汁,久不愈,必致痈脓。又有不恶风,小便利,若上焦寒,口多涎,身冷肿痛,状如周痹,胸中窒,不能食。又有两胫不冷,
病证名。小儿瘀热在里而发生的黄疸。《圣济总录》第一百七十四:“小儿瘀热在胃,或湿热相搏,熏在肌肉,其证目黄,身或疼痛,肌肉如橘色。或得之伤寒,或得之邪气,或得之风温,皆脾胃气虚,邪热与谷气相搏所为也。
病名。指蒸病。因蒸病多属虚劳,故名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劳瘵诸证》。参见蒸病各有关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。即针眼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,以针刺破,眼时即瘥,故名偷针,实解太阳经结热也。”详针眼条。
【介绍】:见姚起凤条。
见《中药大辞典》。为松笔头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王开条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《幼幼集成》卷三:“凡小儿虚脱大证,上气喘急,真气浮散,不得归元,诸药莫效,用吴茱萸五分、胡椒七粒、五倍子一钱,研极细末,酒和作饼,封肚脐,以带扎之,其气自顺。”
病证名。《重订广温热论·温热复症疗法》:“气虚劳复者,温热瘥后,余邪未尽,止因正气大虚,因劳复热,微兼恶寒,四肢倦怠,无气以动,脉虚右大,舌润无胎,胸膈宽畅者,此真气虚劳复也。宜补中益气汤甘温补之,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