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一:“离为内眦,络通小肠之腑,脏属于心……,心与小肠相为表里,主会通水火,下济上行,品物咸章,曰虚灵廓。”其意指心与小肠具有交通水火,
痧证之一。①即紧痧。《痧胀玉衡·盘肠痧》:“痧毒肆行,盘转肠胃,虽不痛不疼,苦楚万状,命在须臾,此紧痧之症也。”②即绞肠痧。《痧证汇要·绞肠痧(盘肠痧)》:“心腹绞痛,大痛,或如板硬,或如绳转,或如筋
见《卫生家宝产科备要》。又称稳婆。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。
《卫生宝鉴》卷四方。木香、陈皮、青皮、炮三棱、炮莪术、炒黑牵牛子、炒白牵牛子、炒茴香、炒巴豆各半两。为末,醋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七至十丸,温姜汤送下,以利为度。治寒冷饮食所伤,心腹满闷疼痛,及积聚、
病名。见王肯堂《胎产证治》。亦名身重瘖哑、哑胎、妊娠不语。指妊娠期间出现声音嘶哑,或不能发声的一种病症。《素问·奇病论》:“人有重身,九月而瘖。”因孕至八、九个月,胎儿长大,阻绝胞中之络脉,胞脉受阻,
药物学著作。4卷。清·黄钰撰。刊于1869年。作者因陈修园《本草经读》一书所辑《本经》的原文词旨简奥,语句参差,难于诵记,乃据此编成对偶谐韵的联句,删去原注,以供初学之用。
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。是研究人体脏腑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。它认为人体是以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五脏为中心,以胆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膀胱、三焦等六腑相配合,以气、血、精、津液为物质基础,通过经络
书名。20卷(其中卷16明代即亡佚,实存19卷)。宋·郭雍撰于1181年。作者鉴于当时所见《伤寒论》已有残缺,遂取《千金方》、《类证活人书》以及庞安时、常器之等诸家学说,参合个人见解作为补充,故题名“
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峨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痰湿内停,郁久所致的发热。《丹溪心法·发热》:“湿痰发热,炒片芩,炒黄连,香附,苍术。右为末,用瓜蒌穰丸。湿痰,夜发热,以三补丸加白芍药为末。”详发热、痰积发热,痰症发热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