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内有积热,外中热邪所致的泄泻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中热泻之症,发热口渴,唇干齿燥,面赤烦躁,小便赤涩,小腹中一汛即泻,一泻即止,少顷复痛复泻,肛门如火,粪色多黄。”脉浮数者热在表,宜柴葛芩连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三。即酒刺、粉刺。详各该条。
腰痛之一。又称痰注腰痛。见《丹溪心法·腰痛》。详痰注腰痛条。
出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。即纹色。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密蒙花之商品名,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肾开窍于耳,耳为肾之官,肾气足则听觉聪敏,肾气衰则耳鸣、耳聋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肾气通于耳,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。”耳通于脑,脑为髓海,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,肾虚则失于濡养
病名。生于踝部的流痰。证治参见流痰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寿世方》卷二。即羊胡疮。详该条。
①指女子阴蒂过大。杨志一《生育问题》:“女子阴核过大,性欲一至亦能自举,状如阴中有角,故以角症名之,又名半阴阳,俗称雌雄人。”详见角条。②泛指两性畸形者。
出《海上集验方》。即胡桃仁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