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蟮漏

蟮漏

病名。生于小腿肚的一种疮疡。出《医说》卷六。由湿热内搏,外感风邪,滞于肌肤,留于血脉而成。常发于小腿肚。初起形如湿疮,痛痒相兼。破流黄水,疮口深如钉钻,缠绵难愈;若疮口受寒,则疮口肌肤发冷。治宜清热理湿。内服消风散三妙丸。并用艾叶、老葱煎汤熏洗,再用黄蜡膏调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妬精疮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九。即下疳。见该条。

  • 靠山红

    见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即满山红,详该条。

  • 黄芪内消汤

    《外科真诠》方。黄芪五钱,当归、蒲公英各三钱,豨莶草、牡丹皮、山甲珠、苍耳子各一钱,玄参一钱五分,赤芍药二钱,甘草五分。水煎服。治臀痈。

  • 白蝴蝶

    见《闽南民间草药》。为山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暑湿喘逆

    喘证之一。《症因脉治·喘症论》:“暑湿喘逆之因,《内经》云,因于暑,汗烦则喘喝,此暑气也。因于湿,首如裹,面胕肿,呼吸气喘,此湿气也。暑湿袭于皮毛,干于肺胃。”症见喘息气粗,烦闷口渴,多言身重,汗出身

  • 肝生于左

    出《素问·刺禁论》。其义有二:①谓肝气主升。根据左升右降的理论,故肝的行气部位在左。元·滑伯仁《十四经发挥》:“肝之为脏……其治在左。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。”②《素问》原文“藏有要害,不可不察,肝生于左

  • 浑浑焞焞

    证名。表现为听觉不清,反应迟钝。多由湿浊上蒙,肝胆实火或肾虚而精气不得上承所致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心痛耳聋,浑浑焞焞。”《灵枢·经脉》:“病耳聋浑浑焞焞。”

  • 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

    书名。即宋·许叔微所撰《伤寒百证歌》、《伤寒发微论》、《伤寒九十论》三种的合订本。195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。

  • 溲血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四时刺逆从论》。又名溺血、尿血。详尿血条。

  • 半产恶露不下

    病证名。半产即小产。指由于小产造成的恶露不下。参见产后恶露不下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