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血噎膈

血噎膈

膈证之一。《医方考》卷三:“血噎膈者,或因跌扑,或因大怒,血积胸膈,久久凝结,令人妨碍饮食,得热则宽,得寒则痛是也。”又名血膈。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疿疮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九十一。又名沸子、夏日沸烂疮、热疮。夏季气候炎热,小儿多生疿疮,即疿子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此由盛热汗津出,而腠理开,被风热毒气干于气血所生。其状细碎,累累如粟芥之类,色

  • 肺实证

    证名。指肺病因邪气盛实所出现的证候。多由外邪侵袭,或气壅痰聚等所致。《脉经》卷二:“肺实也,苦少气,胸中满彭彭,与肩相引。”又:“肺实,……病苦肺胀汗出若露,上气喘逆,咽中塞如欲呕状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

  • 土生地

    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图志》。为白背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气单

    病名。《喉科紫珍集》上卷:“此症因受湿热郁气,七情所伤而起。初起靠舌根横生,红紫色,青筋直现。”

  • 手少阳经筋病候

    病证名。又名季夏痹。十二经筋病候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少阳之筋,……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,舌卷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。名曰季夏痹也。”热者无用燔针。

  • 郎叔廉

    【介绍】:见郎简条。

  • 卫弱营强

    见营卫不和条。

  • 两气

    ①真气与邪气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真邪相攻,两气相搏,乃合为胀也。”②两种邪气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阳气少,阴气盛,两气相感,故汗出而濡也。”

  • 通乳消肿汤

    《揣摩有得集》方。泽兰叶五钱,炒青皮、贝母、当归、栝蒌、炒地肤子各一钱半,白芷五分,山甲珠三分,蒲公英三钱,乳香、没药、甘草各一钱。水煎服。治乳痈,红肿疼痛,发烧发冷。

  • 足底

    指足下面,又称脚底板。陈实功《外科正宗》:“又或足底弯曲之处,痒湿皆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