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补注神农本草

补注神农本草

书名。20卷,目录1卷。宋嘉祐年间掌禹锡等撰,又名《嘉祐补注本草》。本书以《开宝本草》为基础,参考诸家学说,由掌禹锡、林亿苏颂等加以补充修订,共收集药物1082条,原书已佚。其中部分内容,赖《证类本草》引录得以保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浮络

    指位于皮部的络脉。因为位浅如浮,故名。《素问·皮部论》:“视其部中有浮络者……。”《黄帝内经太素》杨注:“浮谓大小络见于皮者也。”临床上可根据其部位和色泽的变化用来诊断和刺血治病。

  • 裴元灵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道士。撰有《五脏旁通明鉴图》1卷(《宋志》)记载为孙思邈撰),已佚。

  • 先补后攻

    指先补虚后攻邪的治法。用于需攻下而体虚不堪攻的病证。如肝硬化腹水,需逐水而体虚,可先用补益法培补正气,后用逐水药泻水。

  • 外感温热篇

    见温热论条。

  • 内伤短气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短气论》。指因内伤而致气短不足以息者。有实邪短气与气虚短气之分。详各该条。

  • 过庭录存

    见继志堂医案条。

  • 酱瓣豆草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马齿苋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指全身骨胳。肾主骨,生髓,髓藏于骨中,故骨属奇恒之腑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骨为干。”骨性坚刚,能支持形体,为人身之支架,这种作用有赖于髓的滋养。若精髓亏损,骨失所养,则有不能久立、行则振掉之症。

  • 本草医方合编

    书名。清·汪昂撰。刊于1694年。系《本草备要》与《医方集解》的合刊本。各见本条。

  • 翣(shā 沙)舌

    病证名。《喉科心法》:“舌忽然肿大肿硬,即时气绝,名曰翣舌”。《鲍氏验方新编》卷一:“舌出口角,时时动摇,此名翣舌。”系指舌肿胀,多由心火上攻所致。治宜泻心火为主。外用皂矾,煅为末,搽舌上。参见舌肿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