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表里配穴法

猜你喜欢

  • 骨鲠

    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六。诸骨(鸡、鱼、猪等骨)因饮食不慎而鲠于咽喉,或误入食道或气道。症见咽喉刺痛不已,吞咽困难,甚或唾液和食物中混有鲜血呕出;若疼痛加剧、发热恶寒者,则系合并感染。若异物误入气道

  • 倪涵初疟痢三方

    书名。清·倪涵初手定。撰年不详。倪氏对疟疾、痢疾各拟三方,介绍其适应症及加减用法,处方平易有效。对于痢疾治法,提出忌温补、忌大下、忌发汗、忌分利四忌。本书后刊入《济世专门编》中。

  • 阎士安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官。陈州(今河南淮阳)人。以善画墨竹闻名,兼通医学,为医学助教。

  • 肾虚自汗

    自汗证之一。《证治汇补·汗病章》:“肾虚自汗,潮热咳嗽。”《医略六书杂病证治》卷二十:“肾虚自汗,夜热骨蒸。”治宜滋肾以固封藏,可用都气丸、五味子汤等方。参见自汗条。

  • 痘疹眼

    病名。见佚名《眼科统秘》。即痘疮入眼,或痘疹入眼。详各条。

  • 济生橘皮竹茹汤

    即橘皮竹茹汤第二方,见橘皮竹茹汤条。

  • 飞天蠄螃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又名龙骨风、山蠄、大贯众、树蕨。为桫椤科植物桫椤Cyathea spinulosa Wall.的茎干。分布贵州、四川、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地。苦、涩,平。祛风利湿,清热止咳。治风

  • 祁宰

    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字彦辅。江淮人。原为北宋医官,金人攻破开封,任金太医、中奉大夫、太医院使等职。后被杀害。

  • 突起睛高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又名睛高突起、睛胀。多因风热火毒,上冲于眼。症见疼痛难忍,睛珠突高胀起,目赤泪热,眼珠转动失灵,视力下降,为“险峻厉害之症”(《银海精微》)。类似今之炎性突眼。宜泻火解

  • 伤寒古方通

    书名。2卷。清·王子接撰。本书即《绛雪园古方选注》第一部分。王氏将《伤寒论》方剂分为和剂、寒剂、温剂、汗剂、吐剂、下剂六大类,共113方,方解比较明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