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因足少阳经经气异常而致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胆足少阳之脉,……是动则病口苦,善太息,心胁痛,不能转侧,甚则面微有尘,体无膏泽,足外反热,是为阳厥。是主筋所生病者,头痛,颔痛,目锐皆痛,缺盆中肿痛
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产后恍惚,由心血虚而惶惶无定也。……失血则神不守舍,故恍惚无主,似惊非惊,似悸非悸,欲安而忽烦、欲静而反扰,甚或头旋目眩,坐卧不常,夜则更加,饥则尤剧,宜天王补心丹。”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马鞭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991~1040【介绍】:宋官吏。字公垂。赵州平棘(今河北赵县)人。幼聪警,得外祖杨徽之藏书,其母自训教,通经史百家。曾官尚书、吏部侍郎、工部侍郎兼侍读学士等。藏书万余卷,皆亲自校雠。曾为宋
见医学摘粹条。
证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七。多因诸气郁滞及七情过用所致。《医学从众录·心痛》:“气痛,脉沉而涩,诸气郁滞及七情过用所致。宜二陈汤加沉香、乌药、百合主之。”《证治汇补·腹胁门》:“气痛,因恼怒而发,痛时隐
选穴法之一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治藏者治其俞,治府者治其合,浮肿者治其经。”指浮肿者当取有关经脉五输穴中的经穴进行治疗。
出《温热论》。风温一般须用辛凉药物散风,使风邪外透。若病者既有里热,又有外感风邪,即应用辛凉药物解表透邪,里热才能随之而除。但实际临床上多解表清里并用。
《医学心悟》卷三方。常山(酒炒)、草果仁(去壳)、半夏曲(姜汁炒)、香附(酒炒)、青皮(醋炒)各四两。为细末,用神曲十二两,米饮煮糊为丸,弹子大,朱砂为衣,每服一至二丸,大枣五至六枚煎汤送下。治疟疾。
【生卒】:1903~1963【介绍】:近代医家。名秉臣,出生于上海,丁甘仁长孙。秉承家学,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,悬壶沪上,颇享医名。1931年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,学精临床各科,尤擅伤寒时病。后迁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