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毒蕨
见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。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。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刺法名。九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络刺者,刺小络之血脉也。”是指浅刺皮下血络的针刺方法,三棱针及皮肤针的刺法均属此。以其刺及络脉,故名络刺。
医案著作。又名《习医钤法》。5卷。明·陆岳及其子肖愚、孙祖愚撰。刊于1838年。内载一世医案66例;二世39例;三世63例;附陆氏自制各方。医案详载病状、病因及望、闻、问、切辨证过程,治疗能抓住主要病
选穴法之一。出《素问·咳论》。指六腑病变当取位于足三阳经的有关下合穴进行治疗。参见合治内腑条。
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病人五脏积热,面赤,言语带邪,昏沉错乱,目中黄色,此是酒黄。灸后心、百会、下廉三处百壮。若惙气上喘,脉如屋漏,此候不治,如只大便下血,宜服泽泻汤方。”参见黄疸有关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字时举。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。撰《四时治要》1卷,专论时疾疟痢吐泻伤寒之类。已佚。
人体部位名。通“巅”。即头顶部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篇:“心脉……微为血溢,维厥耳鸣颠疾。”《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》:“若脉而微,……其耳必鸣,其疾在巅。”
阐明气血关系的一种理论。唐容川《血证论》指出血是气的物质基础或依附的根据,血虚则气少,血竭则气脱,血瘀则气滞。治疗上,补气常结合养血,行气通经还须散瘀活血,就是这种理论的运用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大叶金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防条。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八方。猪膏、生姜汁各二升,青蒿汁、天门冬汁各一升。用微火,银器内熬成膏,每服一匙,不拘时酒汤调下。治肝劳实热,关格牢涩,闭塞不通,毛悴色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