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卫生杂兴》。即芭蕉油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即斑蝥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莳萝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西瓜皮,详该条。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为绿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验齿与龈以辨病。叶天士云:“齿为肾之余,龈为胃之络。小儿病看舌后,亦须验齿。”“热邪耗肾液者,齿色必黄,黄如酱瓣宜救肾。热邪耗胃液者,齿色必紫,紫如干漆,宜安胃。齿光燥如石者,胃热;枯骨色者,肾液枯
病名。因药服或误服巴豆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。症见口咽热痛,面赤,五心烦热,剧烈腹痛腹泻。严重者可致昏迷,黄疸,肾脏损害,甚至休克死亡。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。《本草纲目》卷四载有解巴豆毒的药物,如黄连汁
《证治准绳》卷二方。黄芪(去芦)、当归(酒洗)、川芎、麻黄(去根节)、甘草(生用)、芍药、人参(去芦)、罂粟壳(蜜炒)各一两,乳香(另研)、没药(另研)各五钱,陈皮一两。为细末,每服三钱,水一盏,煎至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胡颓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元宾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