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表部位,指尾骶部。亦作尻骨的简称。《灵枢·经别》:“足太阳之正……其一道下尻五寸,别入于肛。”参见尾骶骨条。
病证名。为咽喉疾患之常见症状。多因肺胃火炽,薰灼咽喉,或血分伏火上攻所致。症见喉关或内或外,红肿疼痛,或有口臭、口干苦、便秘溲黄等。治宜清解热毒,凉血消肿。方用清咽润燥汤、银翘散或犀角地黄汤等加减。若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小蓟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外科启玄》卷十一方。大黄、栀子、牡蛎、金银花、木通、连翘、乳香、牛蒡子、没药、栝蒌、皂角刺、地骨皮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五钱,壮者加朴硝,水、酒各半煎服。治疔疮走黄。
病证名。出《婴童百问》。指小儿小便初下色黄赤,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(《幼幼集成》)。多因乳食伤脾,脾不散精,湿热内蕴,清浊相干,下注膀胱所致;亦有因肺脾气虚而产生的。脾伤湿蕴者,治宜健脾分利,用胃苓丸;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小儿瘰疬之由胎毒引起者。妊母素多恼怒,或气郁化火,或肝脾血虚有热,致儿禀受肝胆二经之热,生下后,于肝胆二经循行部位的耳前颈项间生核累累如珠。如发寒热者,先用小柴胡汤加当
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为菝葜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五脏之经脉。《素问·热论》:“治之各通其藏脉。”一说指手足三阴三阳之经脉。②真脏之脉。详真脏脉条。
骨名。即尾骨。详尾骶骨条。
病名。即晕车、晕船。《诸病源候论·妇人杂病诸候论》:“无问男子、女人,乘车船则心闷乱,头痛吐逆,谓之注车注船,特由质性自然,非关宿挟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