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鹿药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通志》。为荸荠之别名,详该条。
医经名著。简称《内经》。以黄帝、岐伯等问答的形式写成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著,成书约在战国时期。原书18卷,即《素问》和《针经》(唐以后的传本改称《灵枢》)各9卷。书中以医学理论为主,兼及针灸、方药
病证名。出《周礼》。瘙痒疥疮一类疾病的总称。
指选用交会穴治病的方法。《标幽赋》:“住痛移痛,取相交相贯之经。”如肝、脾、肾三经的病症,可取三阴经交会的三阴交穴,各种热病,可取用督脉与足三阳经交会的大椎穴等。
见《山东中药》。为蝼蛄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指泄泻而腹满的病症。参见泄泻条。
见广嗣五种备要条。
①六淫病邪中的风、暑、燥、火等四种邪气。因其致病多表现为阳热证候,易伤阴津,故名。②侵犯阳经的邪气。
【介绍】:见虞抟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