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足太阴

足太阴

经脉名。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足太阴脾经,见该条。②经穴别名。所指有三:①指地机穴。《素问·刺腰痛论》:“腰痛……上热,刺足太阴。”王冰注:“地机主之。”②指三阴交穴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女人漏下白及血,灸足太阴五十壮,穴在内踝上三寸。足太阴经内踝上三寸名三阴交。”③指公孙穴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右手关上阳绝者,无胃脉也,苦吞酸头痛,胃中有冷,刺足太阴治阴,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。”③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翼方》:“妇人逆产足出,针足太阴入三分,足入乃出针,穴在内踝后白肉陷骨宛宛中。”近代《中国针灸学》列作奇穴,定位在足内踝后一寸;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则说在足内踝下缘后约一寸凹陷中

猜你喜欢

  • 随霖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万宁。上元(属江苏江宁)人。长于温病,撰《羊毛瘟论》(又名《瘟证羊毛论》、《羊毛瘟证论》(1795年刊行),为讨论此证之最早专书。

  • 胸脯骨

    骨名。胸胁众骨之统称。包括胸骨和肋骨。

  • 经来小腹痛有块

    病证名。曾鼎《妇科指归》:“经来小腹有块,痛不可忍,不思饮食,面色青黄。宜服元胡散(延胡索、制香附、百草霜,重者再加血余炭,共为细末,用益母膏和匀,砂糖为丸)。”参见血瘀痛经条。

  • 桃树皮

    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桃茎白皮,详该条。

  • 补土派

   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。详见金元四大家条。

  • 痰郁

    六郁之一。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因痰气郁结所致的病证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郁源流》:“动则喘满或嗽,寸脉沉而滑,是痰郁。”治宜涤痰解郁。用痰郁汤、涤痰汤、升发二陈汤、润下丸等方。参见六郁、郁证条。

  • 小巴豆

    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千金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中医方剂临床手册

    书名。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组编。本书首先介绍方剂基本知识,其次按解表剂、清热剂、泻下剂等23类,逐章介绍常用方剂380首(包括附方85首,成药60种)的组成、配伍、功用、适应证和方解等内容。书

  • 大针

    ①九针之一。是一种针体粗长而尖微圆的针具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大针,取法于锋针,其锋微员,长四寸。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。”②指火针。《针灸聚英》:“火针以火烧之可用,即九针中之大针是也。”《针灸大成》

  • 产后血气痛

    病证名。指产后余血未尽,瘀阻所致的腹痛身热等症状。《肖山竹林寺妇科》:“产后血气痛,此乃瘀血未尽,腹中作痛,遍身发热,宜除去瘀血,而热自退。法用当归红花散(红花、当归、牛膝、三棱、莪术、川芎、紫菀、苏